4月16日,黑龙江东方学院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健康科普讲座。此次活动由知名的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会员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重症康复一科主任蔡国锋主讲,主题围绕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展开,旨在提高师生们对紧急医疗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。 在讲座中,蔡国锋主任首先强调了心脏骤停的严重性和突发性。他指出,心脏骤停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,每年都有大量生命因这一紧急状况而消逝,而我国每年因心脏骤停发病人数约104.56万,平均每天有1500人因此去世。由于心脏骤停通常毫无预兆,事发突然,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,患者的生命将受到极大威胁。 为了让师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心脏骤停的相关知识,蔡国锋主任结合图文并茂的课件和真实急救案例,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脏骤停的机制、常见原因以及高风险人群的识别方法。他提到,冠心病是导致心脏骤停的最主要病因,约占70 - 80%的成人病例;此外,心肌梗塞、心律失常、电击损伤、严重创伤以及遗传性心脏疾病等也都可能引发心脏骤停。40岁以上男性、有心脏病家族史者、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久坐人群与不良生活习惯者,都是心脏骤停的高风险人群。 紧接着,蔡国锋主任着重介绍了心肺复苏这一关键急救技能。他详细阐释了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,包括确认安全现场、评估患者意识、呼叫急救、开放气道、胸外按压以及人工呼吸等。在讲解胸外按压时,蔡主任特别强调了按压的位置应在胸骨中下1/3处,按压深度要达到5 - 6厘米,按压频率需保持在每分钟100 - 120次;而在人工呼吸环节,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,要进行2次有效通气。同时,他还介绍了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的使用方法,强调了在心脏骤停发生时,及时使用AED进行除颤的重要性。 在理论讲解之后,蔡国锋主任邀请随行医生作为人体模特,进行了现场演示。他一边操作,一边再次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,让师生们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随后,进入了实操环节,师生们踊跃参与,纷纷在模拟人上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练习。蔡国锋主任和随行医生们则在一旁耐心指导,针对同学们操作中出现的问题,如按压位置不准确、按压深度不够、频率不稳定等,进行及时纠正,并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和建议,确保每位师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。 此次科普讲座在师生们中引起了强烈反响。许多同学表示,通过这次讲座,他们深刻认识到了急救知识的重要性,也掌握了心肺复苏这一救命技能,未来遇到突发状况时,有信心能够伸出援手。黑龙江东方学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,此次活动为校园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,学校今后将继续积极开展各类健康科普活动,提升师生们的健康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。 此次走进黑龙江东方学院开展的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健康科普活动,不仅传播了宝贵的急救知识,更在校园里种下了关爱生命、救在身边的种子,为构建安全、健康的校园环境贡献了重要力量。